技術文章
TECHNICAL ARTICLES
更新時間:2025-11-15
點擊次數:23
電極法氨氮監測儀長期接觸水體(尤其富含營養的污水、地表水)時,微生物(細菌、藻類、真菌)會在電極膜、管路表面滋生形成生物膜,導致測量誤差增大、管路堵塞,抗生物污染技術可有效抑制生物滋生,核心措施如下:
生物污染的危害與機制
對電極的影響:微生物在電極膜表面繁殖,形成粘稠生物膜,阻礙 NH?分子透過膜(導致測量值偏低,偏差可達 10-30%);部分微生物(如硝化菌)會消耗氨氮,使電極周圍氨氮濃度低于實際水樣,進一步放大誤差;生物膜代謝產物(如有機酸)會改變局部 pH,干擾氨氮轉化平衡(NH???NH?)。
對管路的影響:微生物在采樣管路、過濾器表面滋生,導致管路內徑縮小(流量下降 20-50%)甚至堵塞;藻類繁殖會產生異味和色素,污染水樣并增加預處理負擔。
材料層面的抗生物設計
電極膜抗菌改性:
納米抗菌涂層:在電極敏感膜表面涂覆納米銀(AgNPs)涂層(粒徑 20-50nm,濃度 0.1-0.5%),銀離子具有廣譜抗菌性,可抑制細菌細胞壁合成,抗菌率>99%,且不影響 NH?透過(AgNPs 粒徑遠小于膜孔)。涂層壽命>6 個月(緩釋銀離子),避免頻繁更換。
抗菌膜材料:選用含抗菌劑(如三氯生、季銨鹽)的復合膜,抗菌劑緩慢釋放至膜表面,抑制微生物附著,生物膜形成時間從 7 天延長至 30 天以上。
管路與部件抗菌:
采樣管路采用抗菌型 UPVC 管(添加 0.5% 氧化鋅納米顆粒),管材表面對細菌的吸附力降低 60%,抑制生物膜形成。
過濾器、混合器等部件選用銅合金(如 Cu-Ni 合金),銅離子具有天然抗菌性,可破壞細菌細胞膜,減少微生物在部件表面的定植。
運行層面的防生物措施
定期消毒與清洗:
化學消毒:每周用0.1% 過氧乙酸溶液沖洗整個采樣與預處理系統(包括管路、過濾器、電極),浸泡 10 分鐘后用去離子水沖洗,殺滅微生物(殺菌率>99%),過氧乙酸分解為無害的水和氧氣,無二次污染。
物理清洗:每月用超聲波清洗電極(功率 50W,時間 3 分鐘),利用超聲振動破壞生物膜結構,配合軟毛刷清洗,去除頑固生物污染。
運行參數優化:
采樣間隔控制:在微生物易滋生的夏季(水溫>25℃),縮短采樣間隔(從 30 分鐘至 15 分鐘),增加水樣流動頻率,減少微生物附著時間。
干燥抑菌:非采樣時段,啟動采樣泵抽取空氣吹掃管路和電極表面(每次 30 秒),使表面保持干燥,抑制需水環境的微生物繁殖。
應用場景與效果
市政污水處理廠(生化池出口,微生物濃度高):采用 “納米銀涂層電極 + 每周過氧乙酸消毒" 方案后,電極膜生物污染導致的測量誤差從 25% 降至 5% 以下,管路清洗周期從每周 1 次延長至每月 1 次,運維工作量減少 75%。
地表水監測(富營養化湖泊,藻類易滋生):抗菌 UPVC 管路配合銅合金過濾器,藻類堵塞過濾器的頻率從每月 3 次降至每 2 個月 1 次,儀器連續運行穩定性顯著提升。